主視覺圖
活動報導
標題 淺談脂血與捐血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轉寄好友 友善列印
建檔單位:台北捐血中心


捐血一袋,救人一命」是捐血事業長久以來所秉持的精神。


「用血安全」則是捐血中心永續經營的目標。
 

篩選健康的捐血人與對血液製備的嚴格把關,使有需要的受血人能安全的輸血,則是我們中心員工目前的努力方向。
 

近年來,國人的飲食有偏向高油、高鹽、高油脂的趨勢,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不僅容易導致血液中脂肪含量升高,同時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若捐血人的血中脂肪過高,所捐出的血液經過靜置沉澱後,即可以肉眼明顯的觀察出血液外觀會呈現粉紅色;另外,經過血液成份分離製備後,在血漿部分甚至可以呈現出乳白色的混濁狀。這樣經分離出來的血液成品,一般慣稱為「乳糜血(脂血)」。


對捐血者而言,脂血可能是因為食物攝取的關係,亦可能是由於身體的生理代謝異常所引起,即泛稱的高血脂症狀。當所捐出來的血液為脂血時,則此袋血液所製備出來的血品,例如血漿就可能必須廢棄不用或是以洗滌方式將脂血漿清除,以便使用紅血球。
 

因為人體血液中若中性脂肪(或稱為三酸甘油酯,TG)含量過高,不僅會使血清轉胺酶(ALT)上升;且當患者輸用後,在其體內有可能會導致血管阻塞的風險。


此外,若是不能於捐血前有效過濾可能性的高血脂捐血人,將會為了處理這些脂血而造成血液處理成本的增加,影響醫療資源的運用。
 

有鑒於捐血的脂血比率逐年的上升,捐血中心對捐血人是以進行衛教及脂血捐血者之膽固醇部份檢驗報告進行通知與追蹤。
 

大致上,於用餐後最好間隔兩個小時再行捐血;因為用餐後約30分鐘內,人體血液中的脂肪乳糜微粒會上升至相對高點後再緩慢降低。但若是攝取富含油脂的食物後,則最好間隔四小時後或隔天再行捐血。如果是日常飲食清淡而捐血後仍發現有脂血現象時,則建議捐血人至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以了解是否為體內生理代謝異常所導致的。
 

為了捐血運動能永續存在,捐血中心不僅要推廣捐血的正確觀念,更要積極培養健康的捐血人。也唯有如此,由健康捐血者所捐出的每一袋血液,才能完整的被運用,以達到「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的目的。(文/李素伶  技佐)

最後更新時間:2011/4/8 下午 03:08:27
回最上端
Short Cut
回上一頁